今年的宁夏两会上,“切实减少马路拉链现象”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。作为推动治理精细化的一项内容,究竟该怎么解决马路拉链?
银川市曾尝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,这种建设有个前提,就是对全部管线安排要进行提前规划和统筹管理,也就涉及到一种需求——建成一个具有信息汇聚、资源共享、协同运行、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的功能平台,相当于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。
《银川市城市智慧化建设实施意见》提出,要构建精准治理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规范标准、公共安全、产业六项智慧化体系,推进城市级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,持续完善城市大脑功能。今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,要“强化全周期理念,分级分类建设智慧城市、数字城市”,以及“加快城市道路建管养无缝对接,切实减少马路拉链现象”。
可以肯定,随着智慧城市、数字城市建设不断推进,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将被彻底打破,地下管线也将告别各自为政的现状,由城市的中枢大脑来进行顶层设计并统筹管理。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,亦将发生改变,这都是治理精细化与城市品质化的必要之保障。
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,银川不但要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加大园林城市与卫生城市等创建,更要遵循城市智慧化建设实施意见,以推进“城市大脑”建设为重点,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向数字孪生、开放应用、全民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转变,实现一规到底、一键管理、一网融通、一屏智享、一体管控、一高发展的“6个一”发展目标。
社会治理奉法为先。解决马路拉链,还需不断强化法令法规的约束作用。2017年7月下旬,《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地下管线管理条例》出台,对全区综合管廊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定,强调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,应根据城市、城镇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、用地布局、产业布局、行业发展需要等,设计相应容量的管线,并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、道路交通、人民防空等规划相衔接。如若擅挖“马路拉链”,最高罚30万元。
以法治助力社会治理智能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,推动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,彻底闭合马路拉链是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