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人社部发布了最新全国缺工职业排行,前10的岗位分别是营销、保洁、保安、商品营业、餐厅服务、家政服务、客服、车工、房地产经纪、焊工。对比上一期排行榜,除了焊工取代了快递,进入了前10名单,再无变化,让人不禁感叹缺工的总是这些职位,不仅如此,据新华社报道,缺口数和总体求人倍率均居近两年来最高值。而想要破除用工荒,还要拓展这些职业发展空间,提高岗位吸引力。
纵观前10名最缺工的职业,几乎都是服务业和制造业,而且除了焊工和车工是技术型人才外,其他的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服务人员,这类工作本身门槛低,人员流动性较大,企业为了不出现人员缺口,也会常年招工,上榜自然也是情理之中。
对从业者来说,这类工作存在着工作量大、工资待遇低、工作环境待改善、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,虽然能快速入行,但各方面都缺少相应保障,薪酬也没有很大吸引力,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机械性工作后,通常会产生厌烦情绪,希望换个能提升自我的工作环境,这也就导致了行业连续出现用工紧缺的问题。所以,抛开职业发展和待遇保障谈解决之道,都是空谈。想要破除“缺工”的现状,最重要的还是拓展职业发展的空间,包括职业认同感,上升途径和收入保障,让从业者能看到希望,工作起来有奔头,才能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一行业,破除用工荒的问题。
拓展职业发展空间,一方面要探索新旧职业并轨,让一些类似餐厅点餐、流水线工人等重复机械的工作由智能设备代替,去除这部分的人力需求;另一方面则要拓宽职业技能边界,让更多的职业技能能和职业本身相匹配,因此也需要有能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,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。而这既能提升行业运转效率,也能让人力资源转型配合行业转型,完成行业的转型蝶变,从而激发新业态,创造出更多发展潜力,引领新的就业趋势,从而破除行业用工荒的问题。